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经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每年秋冬季为发病高发期,为了做好新葡京集团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工作,现将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公布于此,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教职工.学生学习。同时提醒大家,身体不适时及时就诊。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预防措施为注射疫苗,愿意注射疫苗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医院登记。费用自理。(以前注射过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者不再注射)
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校医院
2010.11.22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经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出血热不是鼠疫。 目前国际上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主要传染源是老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传播途径:①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②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③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④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⑤虫媒传播。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
(一)发热期: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肾区扣击痛。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水肿,眼睑、面部浮肿,软腭黏膜网状充血、腋下皮肤有出血点。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大家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预防:
目前采取“环境治理、灭鼠防鼠、预防接种、个人防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灭鼠和防鼠是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
2、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干燥,喷洒杀虫剂灭螨。
3、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品保藏,防止食具、食品污染。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4、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或在疫区内生活、劳动的人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
5、开展健康教育及广泛的社会宣传,普及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
6、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